瑟乌丝林语:修订间差异
小 →二分音 |
|||
(未显示2个用户的33个中间版本) | |||
第18行: | 第18行: | ||
<!--T:3--> | <!--T:3--> | ||
{{gloss| | {{gloss| <br> Dáfes·welch léthes em'to.|——愿云鲸萦绕你的梦乡。 | ||
| 分块注释 = ta-a-fes·we-el-ha-∅;althaer;em-'-∅-to;;期待=ᴇᴍ-ᴏᴘᴛ=ᴍᴏᴅ-ɴᴘꜰᴠ·<3ꜱɢ.ɢᴅ>停留.ꜱꜰᴏᴄ;云鲸.ᴛʀ;环绕=2ꜱɢ.ᴛʀ; | | 分块注释 = ta-a-fes·we-el-ha-∅;althaer;em-'-∅-to;;期待=ᴇᴍ-ᴏᴘᴛ=ᴍᴏᴅ-ɴᴘꜰᴠ·<3ꜱɢ.ɢᴅ>停留.ꜱꜰᴏᴄ;云鲸.ᴛʀ;环绕=2ꜱɢ.ᴛʀ; | ||
| 分块模式 = 空格 | | 分块模式 = 空格 | ||
第38行: | 第38行: | ||
<!--T:6--> | <!--T:6--> | ||
由于这一族希克林人启程的最早,且与外族来往的较为频繁,她们的语言,即瑟乌丝林语,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于她们是向外探索的希克林人中唯一向西进发的族群,很多语音演变都是其所独有的。因此瑟乌丝林语在[[希克林语系]]中属于最早分化出去,且较为“孤独”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原始希克林语]]的{{Ruby|硬腭|K̂-系列}}-{{Ruby|软腭|K-系列}}-{{Ruby|唇化软腭|K<sup>w</sup>-系列}}三分系统在瑟乌丝林语中演化为了{{Ruby|擦音|S-系列}}-{{Ruby|软腭|K-系列}}两分,即发生了'''咝音化(Thaéthin )''',而其他希克林语言则均演化为了{{Ruby|软腭|K-系列}}-{{Ruby|唇化软腭|K<sup>w</sup>-系列}}两分。可以说[[封雪岭]]一线便是希克林语系的'''腭-咝音同言线(Moch-ró-fossossal | 由于这一族希克林人启程的最早,且与外族来往的较为频繁,她们的语言,即瑟乌丝林语,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于她们是向外探索的希克林人中唯一向西进发的族群,很多语音演变都是其所独有的。因此瑟乌丝林语在[[希克林语系]]中属于最早分化出去,且较为“孤独”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原始希克林语]]的{{Ruby|硬腭|K̂-系列}}-{{Ruby|软腭|K-系列}}-{{Ruby|唇化软腭|K<sup>w</sup>-系列}}三分系统在瑟乌丝林语中演化为了{{Ruby|擦音|S-系列}}-{{Ruby|软腭|K-系列}}两分,即发生了'''咝音化(Thaéthin )''',而其他希克林语言则均演化为了{{Ruby|软腭|K-系列}}-{{Ruby|唇化软腭|K<sup>w</sup>-系列}}两分。可以说[[封雪岭]]一线便是希克林语系的'''腭-咝音同言线(Moch-ró-fossossal )'''。 | ||
<!--T:7--> | <!--T:7--> | ||
第44行: | 第44行: | ||
</translate> | </translate> | ||
==音系== | ==音系== | ||
除非特殊声明,本页面描述的均为[[北边境森林]]的'''[[羽归木]]方言'''(音译:{{Tip|Thedinad Aedher|埃泽尔方言}} | 除非特殊声明,本页面描述的均为[[北边境森林]]的'''[[羽归木]]方言'''(音译:{{Tip|Thedinad Aedher|埃泽尔方言}} )。为了方便叙述,下文中将其称为'''标准语'''。瑟乌丝林语另外还有两个较大的方言片区,分别是'''[[南林地]]方言'''(音译:{{Tip|Thedinad Dorian|多瑞安方言}} )和'''[[北涧汀]]方言'''(音译:{{Tip|Thedinad Falfor|法尔芙尔方言}} )。 | ||
===辅音=== | ===辅音=== | ||
第93行: | 第93行: | ||
|} | |} | ||
而不属于上述六个双元音的任何连续的元音序列都被处理为'''元音连读(Sronin )'''。 | 而不属于上述六个双元音的任何连续的元音序列都被处理为'''元音连读(Sronin )'''。 | ||
{{提示| | {{提示|判断元音序列时首先应注意甄别i,出现在元音前时,i为辅音而非元音。<br>因此形如aia的序列并不被视为a-i-a的元音连读,而是普通地划分为a-ia。}} | ||
====音节结构==== | ====音节结构==== | ||
第113行: | 第113行: | ||
| {{Ruby|合字|heschalf}} || || x | | {{Ruby|合字|heschalf}} || || x | ||
|- | |- | ||
| {{Ruby|音节首|lenaz ara}} || | | {{Ruby|音节首|lenaz ara}} || || 合字 / 咝音-塞音 / 辅音-响音 / 辅音-咝音 | ||
|- | |- | ||
| {{Ruby|音节结构|melowad-re-lenar}} || || (音节首)-元音-(辅音)-(辅音)<ref>虽然音节末并无制约规则,但实际上根据原始希克林语推演得到的音节末不会太复杂或难以发音</ref> | | {{Ruby|音节结构|melowad-re-lenar}} || || (音节首)-元音-(辅音)-(辅音)<ref>虽然音节末并无制约规则,但实际上根据原始希克林语推演得到的音节末不会太复杂或难以发音</ref> | ||
第120行: | 第120行: | ||
====重音规则==== | ====重音规则==== | ||
当一个音节的元音为'''短元音(Lesch Thens | 当一个音节的元音为'''短元音(Lesch Thens )''',且其后至多只有一个辅音时,该音节被称为'''短音节(Lenar Thens )''',反之则被称为'''长音节(Lenar Atho )'''。 | ||
{{提示|下一音节的音节首辅音也参与计算,但并不被视为该音节的一部分。}} | {{提示|下一音节的音节首辅音也参与计算,但并不被视为该音节的一部分。}} | ||
第159行: | 第159行: | ||
单个表音字符和其表示的音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是由于所有的表音字符最早都是象形的,所以它们天生具有其代表事物的读音,而后来这些象形字被用于标注与其类似的声音,这就产生了第二种乃至更多读音。 | 单个表音字符和其表示的音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是由于所有的表音字符最早都是象形的,所以它们天生具有其代表事物的读音,而后来这些象形字被用于标注与其类似的声音,这就产生了第二种乃至更多读音。 | ||
除了少数几个象形义为动作的表音字符,其他所有的表音字符都具有'''至少两种'''读法,而部分表音字符具有三种及以上的读法。其中表音字符残留的用于标注象形的读音被称为'''本征音(Lhissaz zínad | 除了少数几个象形义为动作的表音字符,其他所有的表音字符都具有'''至少两种'''读法,而部分表音字符具有三种及以上的读法。其中表音字符残留的用于标注象形的读音被称为'''本征音(Lhissaz zínad )'''。相对地,表音字人为规定的读音被称为'''特征音(Lhissar thornad )'''。另外,部分表音字符可能还存在'''二分音(Lhissar semp )'''。 | ||
{{提示|转写对应于原始希克林语'''弱词根''' | {{提示|转写对应于原始希克林语'''弱词根'''的表音字符通常会将弱词根拆分成前半段与后半段,因此会有更多读音。<br>如除了本征音hadar和特征音ar还拥有二分音hat/had/tar/dar。}} | ||
====本征音==== | ====本征音==== | ||
{{可隐藏/标准块 | {{可隐藏/标准块 | ||
|标题=本征音列表 | | 标题 = 本征音列表 | ||
|状态=collapsed}} | | 状态 = collapsed | ||
| 内容样式 = text-align: center | |||
}}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第191行: | 第193行: | ||
====特征音==== | ====特征音==== | ||
{{可隐藏/标准块 | {{可隐藏/标准块 | ||
|标题=特征音列表 | | 标题 = 特征音列表 | ||
|状态=collapsed}} | | 状态 = collapsed | ||
}} | |||
可根据音节结构分为仅元音,元音-辅音和辅音-元音三类。 | 可根据音节结构分为仅元音,元音-辅音和辅音-元音三类。 | ||
{| class="wikitable" | {| class="wikitable" | ||
第206行: | 第209行: | ||
! 先\后 !! m !! n !! p !! t !! c !! w !! f !! s !! th !! r !! l | ! 先\后 !! m !! n !! p !! t !! c !! w !! f !! s !! th !! r !! l | ||
|- | |- | ||
| a || || || || || || || || || ||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
| o || || || || || || || || || || || | | '''o'''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u || || || || || || || || || || || | | '''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第222行: | 第225行: | ||
! 后\先 !! m !! n !! p !! t !! c !! w !! f !! s !! th !! h !! r !! l | ! 后\先 !! m !! n !! p !! t !! c !! w !! f !! s !! th !! h !! r !! l | ||
|- | |- | ||
| a || || || || || || || || || || || || | | '''a''' || || || || || ||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
|- | |- | ||
| o || || || || || || || || || || || || | | '''o''' || || || || || ||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
|- | |- | ||
| u || || || || || || \ || || || || || || | | '''u''' || || || || || || \ || || || || || || | ||
|} | |} | ||
{{结束可隐藏}} | {{结束可隐藏}} | ||
第271行: | 第274行: | ||
|} | |} | ||
{{结束可隐藏}} | {{结束可隐藏}} | ||
====数字符号==== | |||
[[亚夜花园]]中的语言多因为[[六大天体]]而采取'''六进制''',瑟乌丝林语也不例外。 | |||
除了1和2采用单独的符号表达外,其他数字都兼用表音符号表示,通常这些表音符号的楔形符号数量对应着要表达的数字。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0 !! 1 !! 2 !! 3 !! 4 !! 5 | |||
|- | |||
| || || || || || | |||
|} | |||
{{提示|当需要表达多位数时,从左向右,自高位向低位书写即可。<br>如十进制的123,432在六进制下为2,351,240,用科飒尔文书写则是。}} | |||
常见的运算符号部分兼用标点符号,部分兼用表音符号,具体形式如下: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f>可作箭头,也可作向量符号</ref> !! & !! |<ref>可作或符号,也可作绝对值符号</re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常见的'''未知数(及物格:sethí )'''“x”通常由音近的表示,如果涉及更多未知数,则分别使用和。 | |||
{{提示|次幂通过右上角的小体数字字符表示。<br>六进制下,使用瑟乌丝林语书写方程作为例子:<br>(x + 10)|x<sup>3</sup> - 5| < √(x' - 24)<br><sup></sup>}} | |||
====标点符号==== | |||
瑟乌丝林语的标点系统比较简洁,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不设符号,通过另起一行作区分,如果实在要表示新句子的开始,可以加粗句首第一个字符。 | |||
此外别的常用标点符号如下: | |||
{| class="wikitable"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书写规则=== | ===书写规则=== | ||
科飒尔文的书写规则相对简单,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点,尤其是关于特殊功能符号()的使用方法: | |||
* 科飒尔文的书写方向是行间从上至下,行内'''从左至右'''。 | |||
* 使用特征音书写音节时,短元音通常会被书写'''两次''',比如{{Ruby||li-in}}表示的是“lin”这个音节。 | |||
* 全长元音和半长元音则体现为在中央单独写一次,比如“lín/lîn”均写为{{Ruby||li-i-in}}。由于全长元音几乎只会出现在单音节词中,所以两种音长并不会混淆。如果实在需要区分,则全长元音会写在中央写两次短元音。 | |||
* 本征音和二分音的优先级高于特征音。如音节“lis”由于有对应的本征音{{Ruby||音lis}},因此不会写为{{Ruby||li-is}},二分音同理。 | |||
* 对于具有清浊对立的辅音,当其'''连续出现'''时为清音,'''单独出现'''时为浊音,如{{Ruby||ath-tho-ot}}表示“athod”,而{{Ruby||ath-ot}}则表示“adhod”。 | |||
* 由于h只会出现在词首,所以任何出现在非词首位置的h都是强化的形式ch,而词首若需要明确区分h与ch,则通常给弱化的形式h前加上'''特殊功能符号'''。 | |||
* ss比较特殊,通常通过在中央插入'''特殊功能符号'''实现,比如{{Ruby||os-∅-so-os-∅}},表示的是“ossos”,而{{Ruby||os-so-os}}表示的则是“osoz”。但如果其中有s来自于'''本征音'''或者'''二分音''',则无需特殊功能符号,如{{Ruby||∅-li-is-sar}}就可以直接表示“lhissar”,假设需要表示“lhisar”,则应当写为{{Ruby||∅-li-sar}}。换句话说,本征音和二分音所代表的音节不受邻近特征音清浊的影响。 | |||
* zz通常以th--r的结构表示,比如{{Ruby||eth-∅-re-er}}表示的是“ezzer”。 | |||
* '''词首'''若需要表示清音则需要配合'''特殊功能符号''',如{{Ruby||∅-se-el}}表示“sel”。 | |||
* '''音节末'''的辅音若不需要表示元音同样添加'''特殊功能符号''',如{{Ruby||we-el-ha-∅}}表示“welch”。 | |||
* 本征音与二分音无法被特殊功能符号清化或省略元音。例如,虽然存在本征音{{Ruby||lis}},但lhis却无法用 + 表达,而只能写为{{Ruby||∅-li-is}}。 | |||
* 一些词头中的半长元音以及特殊功能符号是选择性的,一般只有当发生过屈折变化后才是强制需要标出的。比如“sé·”词头,通常直接写为{{Ruby||se-e}},这是因为不存在z开头的词头,因此也不会产生歧义。 | |||
===转写示例=== | |||
{{gloss| <br> Iádhon·wéñgaus modorrachemb sé·falth e nól·welaes thorfomb m'nem mae·caurth sedh·enelos oiá.|——随我飞去边境森林入夜的云鸟死去了。 | |||
| 分块注释 = i-a-ath-on·we-e-en-ca-us-∅;mo-dor-ra-hem-∅-pa-∅;se-e·fal-∅-tha-∅;e;no-o-ol·we-la-es-∅;thor-fo-om-∅-pa-∅;mo-'-ne-em;ma-e·∅-ca-ur-∅-tha-∅;se-eth·en-el-os-∅;o-i-a-a;;降临;轮回;云鸟;回指;去往;边境森林;随-我;见证;星舞;感音 | |||
| 分块模式 = 空格 | |||
| 行高 = 1.5em | |||
| 原文样式 = font-size: 1.2em; color: #2A4E3F; | |||
| 译文样式 = font-size: 0.8em | |||
| 隐藏下划线 = true | |||
}} | |||
===输入法=== | |||
科飒尔文输入法基于RIME输入法引擎制作,安装输入法的步骤如下: | |||
# 请先下载[https://rime.im RIME输入框架] | |||
# 请打开[https://kinnuch.github.io/laim/shikrin.assets/theusrin.dict.yaml 科飒尔文码表]和[https://kinnuch.github.io/laim/shikrin.assets/theusrin.schema.yaml 科飒尔文输入法基础设置],右键点击选择另存为至本地,两者均为.yaml配置文件。 | |||
# 将两个配置文件挪动到RIME输入法的'''用户文件夹'''。 | |||
# 切换至RIME输入法,右键选择'''输入法设定''',确认勾选了'''瑟乌丝林语输入法'''。 | |||
# 在右键菜单中点击'''重新部署'''后,即可开始按照文字构成一节的方法输入瑟乌丝林语了! | |||
{{提示|Windows操作系统下用户文件夹默认路径为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Rime<br>如果安装时自定义了位置或找不到文件夹,可先切换到RIME输入法后右键输入法图标寻找用户文件夹。}} | |||
==缩写== | |||
本页面进行行间标注(Gloss)时会使用相当多的缩写,可能使用到的缩写如下: | |||
{{可隐藏/标准块 | |||
| 标题 = 行间标注缩写 | |||
| 状态 = collapsed | |||
| 内容样式 = text-align: center}}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式ᴍᴏᴅ''' || 预言式ᴘʀᴇᴅ || 希求式ᴏᴘᴛ || 命令式ɪᴍᴘ || 条件式ᴄᴏɴᴅ || 直陈式ɪɴᴅ | |||
|- | |||
| '''时ᴛᴀ''' || 远过去时ʀᴇᴍ || 过去时ᴘꜱᴛ || 现在时ᴘʀꜱ || || | |||
|- | |||
| '''体ᴀꜱᴘ''' || 惯常体ꜰʀᴇꞯ || 格言/恒真体ɢɴᴏ || 临终体ᴛᴇʟᴄ || 未完成/进行体ɴᴘꜰᴠ || 完成体ᴘꜰᴠ | |||
|- | |||
| '''语流''' || 顺流ꜰꜰ || 逆流ᴄꜰ || 滞流ɴᴛꜰ || 扩流ᴄꜱꜰ || 换流ᴀᴘʟꜰ | |||
|- | |||
| '''焦点''' || 无焦点ɴꜰᴏᴄ || 强焦点ꜱꜰᴏᴄ || 弱焦点ᴡꜰᴏᴄ || 弱失焦ᴡᴇʟꜰ || 强失焦ꜱᴇʟꜰ | |||
|- | |||
| '''言据''' || 感官ꜱᴇɴ || 推测ɪɴꜰʀ || 假象ᴀꜱꜱᴜ || 传说ᴍʏ || 言传ʜʀꜱ | |||
|- | |||
| '''格''' || 字典型ʟᴇx || 及物格ᴛʀ || 不及物格ɴᴏᴍꜱ || 斜格ᴏʙʟ || 欠格ᴀʙᴇ | |||
|- | |||
| '''介词与小品词''' || 朝向ᴀʟʟ || 离开ᴀʙʟ || || || | |||
|- | |||
| '''其他''' || 定冠词ᴅᴇꜰ || 词头ᴄʟꜰ || 感音ᴇᴍ || || | |||
|} | |||
{{结束可隐藏}} | |||
==形态== | ==形态== | ||
===名词形态=== | |||
====名词概述==== | |||
{{引用|{{Tip|é·theusrin|[专] 瑟乌丝林语,希克林人}} <br> {{Tip|ce·fech|[名] 炉子,烤炉}} <br> {{Tip|é·bae|[名] 暗焰;星光}} <br> {{Tip|aeafer|[名] 猫}}}} | |||
上面是四个经典的瑟乌斯林语名词,其分别由'''词头(Thenar )'''é/ce/é/∅和'''原词(Thaenor )'''theusrin/fech/bae/aeafer两部分构成。 | |||
瑟乌丝林语名词区分两个数,'''单数'''和'''复数''',此外部分词汇还残留有双数<ref>尤其是类似眼睛这样的具有天生成对特性的名词</ref>;四个格,'''及物格'''、'''不及物格'''、'''欠格'''和'''斜格''';以及可能的性,通常部分反应在'''词头'''上。以上文出现过的词汇é·bae为例,其变格如下: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数/格 !! 及物格 !! 不及物格 !! 欠格 !! 斜格 | |||
|- | |||
| '''单数''' || é·beus || é·beun || pewéw || pecher | |||
|- | |||
| '''复数''' || é·bîw || é·bewin || pewíw || paewir | |||
|} | |||
瑟乌丝林语的格和性都是演化过程中'''词干重整'''带来的结果,其中瑟乌丝林语的格并不来自[[原始希克林语]]的格,而是后发为了填充语义角色而重新演化出的格,原始希克林语中的格在瑟乌斯林语中基本消失殆尽了。不过瑟乌丝林语的性与原始希克林语的性一致,但位置并不在词干后,而是反映在词头上。 | |||
由于词干重整对瑟乌丝林语名词形态的塑造太过重要,有必要率先阐明词干重整的具体模式。 | |||
====词干重整==== | |||
{{更多信息|瑟乌丝林语#演化}} | |||
[[原始希克林语]]中名词结构基本为'''[名词词干-词干缀-派生缀-范畴缀]''',而重整发生后,原始希克林语的格缀几乎丢失,因此[[原始瑟乌丝林语]]中名词结构形如'''[词干缀-名词词干-派生缀]-(新范畴缀)'''。而由于原始希克林语中大部分的名词直接来源于'''名词性词根''',它们无需派生缀可直接构成名词词意,因此相当一部分名词的结构十分简单,在不考虑范畴缀的情况下便是'''[词干缀-词干]-(新范畴缀)'''。 | |||
'''词干缀'''标记的是名词的类别,或者说其标记的正是名词的'''语法性'''范畴。原始希克林语的分类几乎完全继承到了瑟乌丝林语中,即'''阳性'''的ó/é,'''阴性'''的∅/s/g/w。 | |||
ó/é与重音模式以及元音间的交替是原始希克林语残留下的重要系统,该系统随名词在句中扮演的语义角色而发生变化。新产生的范畴缀也与语义角色密切相关,最重要的语义角色对应的重音模式被称为'''强形''',新引入论元而分配语义角色时,对应的重音模式被称为'''弱形''',另外还有仅在部分模式下残存的'''中形'''。以上概念一同决定了原始瑟乌丝林语的名词形式,历经语音演化最终呈现出字典中名词的形态。 | |||
下面是根据瑟乌丝林语单词中重音出现的位置,构拟出的原始瑟乌丝林语名词发生重整后的模式。 | |||
=====元音交替===== | |||
模式中可能出现“高化”和“弱化”两种元音交替的模式。 | |||
高化是'''前接缀高化交替'''的简称,是原始希克林语中元音交替的一种,其交替模式如下: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高化前''' || a || e || o || eu || ei || ā || ē || ō | |||
|- | |||
| '''高化后''' || e || i || e || eu || ī || ē || ī || ē | |||
|} | |||
弱化是'''后接缀交替'''的简称,是原始希克林语中元音交替的一种,其交替模式如下: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弱化前''' || a || e || o || eu || ei || ā || ē || ō | |||
|- | |||
| '''弱化后''' || ∅ || ∅ || ∅ || o || e || a || e || o | |||
|} | |||
=====模式一:极静式=====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阳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 | |||
| '''强形''' || ó/é<ref>选择ó还是é取决于词干本身的元音,通常来说干元音为o以及部分干元音为a时会选择ó</ref> || 高化 || ∅ || √WEL > é-wil-∅ > ✶éwil- | |||
|- | |||
| '''弱形''' || á(∅)<ref>括号内是可能的变体,变体的择取一般没有规律</ref> || 高化 || ∅ || √PEBES > ∅-pibis-∅ > ✶pibis- | |||
|- | |||
! 阴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 | |||
| '''强形''' || ∅ || 不变 || ∅ || √YEUĜ > ∅-yeuĝ-∅ > ✶yeuĝ- | |||
|- | |||
| '''弱形''' || ∅ || a/弱化<ref>当元音弱化后不为空时弱化,否则元音变为a</ref> || ∅ || √DĀT > s-dat-∅ > ✶sdat- | |||
|} | |||
{{提示|对于阴性名词来说,与阳性名词不同,其可能会以s/g/w的形式携带信息。模式里词干缀的∅标记并不代表此位置'''不存在音''',而是代表其语法性标识符后'''不存在元音'''。}} | |||
=====模式二:前动式=====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阳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 | |||
| '''强形''' || ó/é || 高化 || ∅ || √MĀR > é-mēr-∅ > ✶émēr- | |||
|- | |||
| '''弱形''' || ∅ || 不变/弱化<ref>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弱化</ref> || ∅ || √HOKOT > ∅-hokot-∅ > ✶hokot- | |||
|- | |||
! 阴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 | |||
| '''强形''' || ó/é || 弱化 || ∅ || √GWANA > sé-gwn-∅ > ✶ségwn- | |||
|- | |||
| '''弱形''' || ∅ || 不变 || ∅ || √HE{{IPA|K̂}}R > g-he{{IPA|k̂}}r-∅ > ✶ghe{{IPA|k̂}}r- | |||
|} | |||
=====模式三:中动式=====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阳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 | |||
| '''强形''' || ∅ || 不变 || ∅ || √HANAR > ∅-hanar-∅ > ✶hanar- | |||
|- | |||
| '''弱形''' || ∅ || 弱化 || ó/é || √NĜEUN > ∅-nĝon-ó > ✶nĝonó- | |||
|- | |||
| '''中形''' || ó/é || 高化 || ∅ || √BĒR > é-bīr-∅ > ✶ébīr- | |||
|- | |||
! 阴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 | |||
| '''强形''' || ∅ || 不变 || ∅ || √HEBO > g-hebo-∅ > ✶ghebo- | |||
|- | |||
| '''弱形''' || ∅ || 弱化 || ó/é || √MBANDA > w-mbnd-é > ✶umbndé- | |||
|- | |||
| '''中形''' || ó/é || 弱化 || ∅ || √MEHT > wé-mht-∅ > ✶wémht- | |||
|} | |||
=====模式四:侧动式===== | |||
侧动式是唯一不区分阴阳词干的模式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 | |||
| '''强形''' || ó/é || 不变/弱化<ref>当元音弱化后不为空时弱化,否则元音不变</ref> || ∅ || √MBĒH > é-mbeh-∅ > ✶émbeh- | |||
|- | |||
| '''弱形''' || ∅ || 弱化 || ó/é || √HAMS > g-hms-é > ✶ghmsé- | |||
|- | |||
| '''中形''' || ∅ || 不变 || ∅ || √BONAM > ∅-bonam-∅ > ✶bonam- | |||
|} | |||
====名词的数与格==== | |||
经过词干重整后,所得到的形式被称之为'''真词干(Theschots Thans )'''。真词干已经具有完整的词意,包括名词的类别,名词的基本含义,以及可能的派生含义。 | |||
而在句中承担具体语法成分的名词,则是由真词干后附着'''数中缀'''和'''格后缀'''构成的。 | |||
非常令人迷惑的是,瑟乌丝林语的数和格'''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在标准语字典形或格对应的真词干后'''直接'''添加词缀构成。这是因为数中缀和格后缀并不是在[[索恩界]]的当下才出现的,而是早在瑟乌丝林人首次从[[晶岸]]向[[北边境森林]]迁徙时便出现了,漫长的时间让语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在标准语中这些词缀与真词干混杂在一起难以分开。 | |||
当然这并不说明数和格完全没有规律,从大量标准语单词的变格模式中大体能总结出几大类变格的模式。这些模式也被称为'''变格法'''。 | |||
在介绍具体的变格法前,先介绍原始瑟乌丝林语中附着在真词干后的词缀: | |||
{| class = "wikitable" | |||
|- | |||
! 数/格 !! 及物格 !! 不及物格 !! 斜格有生 !! 斜格无生 !! 欠格<ref>欠格实际的形式通常脱落了尾部的at甚至wat</ref> | |||
|- | |||
| 单数 || ✶-s || ✶-m || ✶-st || ✶-hr || ✶-wat | |||
|- | |||
| 复数 || ✶-is || ✶-im || ✶-ist || ✶-ihr || ✶-iwat | |||
|- | |||
| *双数<ref>仅部分方言中存在,标准语中只有极少数单词,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中才可能出现</ref> || ✶-us || ✶-um || ✶-ust || ✶-uhr || ✶-ut | |||
|} | |||
及物格和不及物格的词缀分别来自数词√{{IPA|K̂}}A “二”和√HĒM “一”,斜格的两个词缀分别来自√HOR “侧面的”和√LEST “穗”,而欠格后缀来自√WĀT “其他的,余下的”。 | |||
在变格时,'''及物格'''和'''不及物格'''采用'''强形'''词干,'''欠格'''采用'''弱形'''词干,如果有中形,则'''斜格'''采用'''中形'''词干。 | |||
注意,由于极静式和前动式名词并没有中形词干,因此它们的斜格与不及物格'''完全相同'''。 | |||
另外,-s和-st附着到以-s结尾的真词干时发生脱落,即变为-∅和-t。-m同理。其他的后缀都不会发生脱落。 | |||
=====字典型===== | |||
=====及物格===== | |||
=====不及物格===== | |||
=====斜格===== | |||
=====欠格===== | |||
=====变格法===== | |||
====名词的限定==== | |||
===形容词形态=== | |||
===动词形态=== | |||
==句法== | ==句法== | ||
==构词== | ==构词== |
2025年9月7日 (日) 03:25的最新版本
Theusrin 瑟乌丝林语 | |
---|---|
基本信息 | |
发音 | /θeusrin/ |
区域 | 亚夜梦境 > 索恩界 > 亚夜花园 > 北边境森林 |
语系 | 希克林语系 > 北希克林语支 > 瑟乌丝林语 |
早期形式 | 原始希克林语 > 原始瑟乌丝林语 > 上古瑟乌丝林语 > 古瑟乌丝林语 > 瑟乌丝林语 |
文字 | 科飒尔文 |
词典 | 词典:瑟乌丝林语 |
代码 | ae-thsr |
瑟乌丝林语(瑟乌丝林语:É·Theusrin,科飒尔文:)是自晶岸迁徙至北边境森林中的希克林人所使用的语言。
希克林人最早因为寿命限制和生活习性的原因,无法离开晶岸前往亚夜花园南方更远的地方。这一窘境随着亚夜旅者未娜的出现而被打破。未娜曾在白浪森林中研究过一种奇异的花朵,随着白浪森林的潮汐涨落,不同枝条上的花朵交替的发生凋谢到盛开的循环,依靠这种模式,这种花朵似乎能够永生不死,所以未娜用古亚夜语Sivai为其命名。当她偶然造访晶岸了解到希克林人寿命有限,举全族之力研究晶岸的草药仍然无济于事后,便提出用白浪森林的奇异花朵作药引以求延寿的新方案。她与当时希克林人的族长娑蒂阿娜定下著名的六年之约,随后孤身返回白浪森林采集药材进行试验。历经千辛万苦,在娑蒂阿娜绝望正欲饮下挽塔佩尔时,未娜终于成功返回。在娑蒂阿娜亲身尝试新草药并确认有效后,她便极力主张让未娜留在晶岸,最终未娜成功培育出在晶岸寒冷恶劣的条件下也能生长的变种,希克林人依照她们的信仰为其取名为Aiwar,而未娜也被希克林人尊称为“拯救者” 娜什林。
随着希克林人的寿命被大幅度延长,甚至有些个体能活到接近亚夜人的平均年限后,对亚夜花园广袤土地充满好奇的她们逐渐踏上了探险和迁徙的旅程。其中最有斗志,最渴望见到晶岸外世界的一族,在“紫目的” 明灿云(音译:格诺扎尔·涅芙莉特·伊雯芙伊,)的带领下,沿着晶岸西侧进发,最终到达并定居在了北边境森林,在那里她们碰见了居住在巨大归树间的孤叶人,两族之间展开了友好的交流并定期往来联络。
由于这一族希克林人启程的最早,且与外族来往的较为频繁,她们的语言,即瑟乌丝林语,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由于她们是向外探索的希克林人中唯一向西进发的族群,很多语音演变都是其所独有的。因此瑟乌丝林语在希克林语系中属于最早分化出去,且较为“孤独”的语言。最显著的特点在于,原始希克林语的硬腭-软腭-唇化软腭三分系统在瑟乌丝林语中演化为了擦音-软腭两分,即发生了咝音化(Thaéthin ),而其他希克林语言则均演化为了软腭-唇化软腭两分。可以说封雪岭一线便是希克林语系的腭-咝音同言线(Moch-ró-fossossal )。
瑟乌丝林语的其他特征还包括大量的擦音、特殊的词头系统、希克林诸语均存留的与时间流逝相关的动词焦点系统以及依照动词价态而产生的价态格系统。在云鲸纪,由于北边境森林环境恶劣以及学习难度过高,瑟乌丝林语仍然只分布在森林靠近海岸的部分,且随着时间推移,大部分希克林人都学会了通用流云语,瑟乌丝林语日渐式微。
音系
除非特殊声明,本页面描述的均为北边境森林的羽归木方言(音译:Thedinad Aedher )。为了方便叙述,下文中将其称为标准语。瑟乌丝林语另外还有两个较大的方言片区,分别是南林地方言(音译:Thedinad Dorian )和北涧汀方言(音译:Thedinad Falfor )。
辅音
辅音(Lether )是指气流经由发声器官阻碍后调制而产生的声音。
下表中展示了瑟乌丝林语辅音的大致分布,尖括号内的是正字法,未标注的则与其音标拼写一致。
方式\部位 | 双唇 | 唇齿 | 齿龈 | 齿 | 硬腭 | 软腭 | 声门 |
---|---|---|---|---|---|---|---|
鼻音 | m | n | ŋ <ñ>[1] | ||||
塞音 | p b | t d | k <c> g | ||||
擦音 | β <w>[2] | f | s z | θ <th> ð <dh> | x <ch> | h | |
近音 | j <i>[3] | ||||||
颤音 | r̥ <rh> r | ||||||
边音 | l̥ <lh> l | ||||||
协同 | ts dz <ds>[4] |
此外,还存在一些合字,比如/kθ/的正字为x,如:molaxí
元音
元音(Lesch )是指气流不经过发声器官阻碍直接调制而产生的声音。
单元音
瑟乌丝林语的单元音为最规整的五元音系统:
ä <a> | e̞ <e> | i <i> | o̞ <o> | u <u> |
除了上表的短单元音,元音还区分半长和全长。前者由锐音符(´)标记,如é,后者由抑扬符(ˆ)标记,如â。
半长元音是原始希克林语重音残留的产物,此外也有可能来自弱化的全长元音。不过实际上半长元音在标准语中已经和短元音音长一致[5],仅余下标记重音和区分部分小品词的功能。全长元音在发音时需要注意音长至少为短元音的1.5倍以上,越正式的场合全长元音的音长会越长,不过一般不超过短元音的2.5倍,2倍音长是最常被采纳的音长。基本上全长元音只可能出现在单音节单词中。
双元音
瑟乌丝林语的双元音全部为降双元音。
i-系列 | e-系列 | u-系列 |
---|---|---|
aɪ̯ <ai> | aɛ̯ <ae>[6] | aʊ̯ <au> |
eɪ̯ <ei> | oɛ̯ <oe>[7] | ɛʊ̯ <eu>[8] |
而不属于上述六个双元音的任何连续的元音序列都被处理为元音连读(Sronin )。
因此形如aia的序列并不被视为a-i-a的元音连读,而是普通地划分为a-ia。
音节结构
音节(Lenar )是构成词的最小单位,瑟乌丝林语的音节构成规律如下:
类型 | 科飒尔文 | 结构组成 |
---|---|---|
辅音 | | 上文提及的所有辅音 |
响音 | | l, r, m, n, w, i |
咝音 | | s, z |
塞音 | | p, b, t, d, c, g |
元音 | | 上文提及的所有元音 |
合字 | | x |
音节首 | | 合字 / 咝音-塞音 / 辅音-响音 / 辅音-咝音 |
音节结构 | | (音节首)-元音-(辅音)-(辅音)[9] |
其中一个音节中有且仅有一个元音存在,不论其是单元音还是双元音,短元音还是长元音。而音节首和音节末的辅音都是选择性的。
重音规则
当一个音节的元音为短元音(Lesch Thens ),且其后至多只有一个辅音时,该音节被称为短音节(Lenar Thens ),反之则被称为长音节(Lenar Atho )。
重音规则如下:
- 单音节单词自动获得重音
- 显式标注了半长元音的音节获得重音
- 对于双音节单词,如果第二音节存在双元音则其获得重音,否则第一音节获得重音
- 对于多音节单词,如果倒数第二个音节是长音节则其获得重音,否则倒数第三个音节获得重音,同时当音节过多时词首通常获得次重音
- 由多个单词构成的复合词,每个词单独计算重音,但复合词最终的重音落在最后一个词上,其他词的重音可视为次重音
- 极少数单词的重音违背上述规则
- 浮雪吟等诗歌体裁中可能通过改变重音位置来匹配格律或达到意想之外的效果。
下面使用粗体标注单词的重音,给出一些重音相关的例子:
- cessail
- fibich
- dhalwów
- thechellans
- athenowabad
- molaxí
文字
文字概述
科飒尔文(瑟乌丝林语:cessar,科飒尔文:),意为“符号的抽象集合”,是书写瑟乌丝林语所使用的一种文字。科飒尔文与书写原始希克林语的冰脉文共享字符集,但由于瑟乌丝林语历史上发生过词干重整,与原始希克林语结构上相差较大,两种文字中同一字符对应的音也截然不同。

由于晶岸环境恶劣,并没有生长类似云草等可经由简单加工形成书写材料的植物,因此最早的希克林人只得使用坚冰在凝固的雪松泥上刻字。随着时间推移,简陋的坚冰逐渐被装在石制的鞘中可拆解替换的“笔”形工具所替代,这便是日后希克林人最常用的书写工具凝锋(Sael )。
与书写工具相对应的是书写材料——雪松泥。雪松泥由雪松树脂捣碎后与适量的龙骨峰雪水混合加热后冷凝形成,为一种粘滞系数很大的流体。其最大的特性是接触强冷后短时间内便会在表层形成保护膜。因此裱装在模具中的雪松泥被凝锋刻开后会立刻生成保护膜从而留下字的痕迹。 在云鲸纪,最好的工艺已经可以让雪松泥呈现半流体状态,使模具内部的雪松泥时刻流动,配合荧光剂可使希克林人制作的书籍五光十色,令人流连忘返。
根据上文中描述的书写工具和书写材料的特点,希克林人文字的特点也不言自明,而科飒尔文也并不例外,整套文字棱角分明,绝大多数字符以坚冰末端能刻出的楔形符号和线条组合构成。
文字构成
科飒尔文共有128个字符,其中包括121个表音字符,2个数字专用字符( ),4个标点专用字符( )以及1个特殊功能字符()。
单个表音字符和其表示的音之间并不是一一对应的,这是由于所有的表音字符最早都是象形的,所以它们天生具有其代表事物的读音,而后来这些象形字被用于标注与其类似的声音,这就产生了第二种乃至更多读音。
除了少数几个象形义为动作的表音字符,其他所有的表音字符都具有至少两种读法,而部分表音字符具有三种及以上的读法。其中表音字符残留的用于标注象形的读音被称为本征音(Lhissaz zínad )。相对地,表音字人为规定的读音被称为特征音(Lhissar thornad )。另外,部分表音字符可能还存在二分音(Lhissar semp )。
如除了本征音hadar和特征音ar还拥有二分音hat/had/tar/dar。
本征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特征音
可根据音节结构分为仅元音,元音-辅音和辅音-元音三类。
a | e | i | o | u |
---|---|---|---|---|
| | | | |
先\后 | m | n | p | t | c | w | f | s | th | r | l |
---|---|---|---|---|---|---|---|---|---|---|---|
a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o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u | | | | | | | | | | | |
后\先 | m | n | p | t | c | w | f | s | th | h | r | l |
---|---|---|---|---|---|---|---|---|---|---|---|---|
a | | | | | | | | | | | | |
e | | | | | | | | | | | | |
o | | | | | | | | | | | | |
i | | | | | | | | | | | | |
u | | | | | | \ | | | | | | |
二分音
字符 | 对应的二分音 | 字符 | 对应的二分音 | 字符 | 对应的二分音 |
---|---|---|---|---|---|
| hat/had/tar/dar | | hel/lec/leg | | hor/zor |
| han/nar | | fet/fed/ter/der | | men/nel |
| sor | | fop/pos/fos/ | | ros |
| hal/lat/lad | | del/los | | iap/iab/bar/dot/dom |
| has/sat | | fam/mal | | nes/sen/hen |
| sal/las | | nog/noc/gar/car | | pod/pot/dor |
| fer/ran | | hol | | hem/mel |
| beg/bec/gol/col | | bap/bab/bat | | pen/nas |
| pel | | fab/fap/bem/iet/ten | | hod/hot |
| set/sed/nad/nat/dam/tam | | lot/lod | | nam/mar |
| len | | ranc | | rap/raf/fel/ien |
| nos/zar/sar | | ser/ral | | tor/ian |
| tas/taz | | dos/tos | | les/lez/sam |
| hom/mab/map | | ron |
数字符号
亚夜花园中的语言多因为六大天体而采取六进制,瑟乌丝林语也不例外。
除了1和2采用单独的符号表达外,其他数字都兼用表音符号表示,通常这些表音符号的楔形符号数量对应着要表达的数字。
0 | 1 | 2 | 3 | 4 | 5 |
---|---|---|---|---|---|
| | | | | |
如十进制的123,432在六进制下为2,351,240,用科飒尔文书写则是。
常见的运算符号部分兼用标点符号,部分兼用表音符号,具体形式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10] | & | |[11] | √ | ' |
---|---|---|---|---|---|---|---|---|---|---|---|---|---|
| | | | | | | | | | | | | |
此外,常见的未知数(及物格:sethí )“x”通常由音近的表示,如果涉及更多未知数,则分别使用和。
六进制下,使用瑟乌丝林语书写方程作为例子:
(x + 10)|x3 - 5| < √(x' - 24)
标点符号
瑟乌丝林语的标点系统比较简洁,句与句之间的停顿不设符号,通过另起一行作区分,如果实在要表示新句子的开始,可以加粗句首第一个字符。
此外别的常用标点符号如下: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书写规则
科飒尔文的书写规则相对简单,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点,尤其是关于特殊功能符号()的使用方法:
- 科飒尔文的书写方向是行间从上至下,行内从左至右。
- 使用特征音书写音节时,短元音通常会被书写两次,比如表示的是“lin”这个音节。
- 全长元音和半长元音则体现为在中央单独写一次,比如“lín/lîn”均写为。由于全长元音几乎只会出现在单音节词中,所以两种音长并不会混淆。如果实在需要区分,则全长元音会写在中央写两次短元音。
- 本征音和二分音的优先级高于特征音。如音节“lis”由于有对应的本征音,因此不会写为,二分音同理。
- 对于具有清浊对立的辅音,当其连续出现时为清音,单独出现时为浊音,如表示“athod”,而则表示“adhod”。
- 由于h只会出现在词首,所以任何出现在非词首位置的h都是强化的形式ch,而词首若需要明确区分h与ch,则通常给弱化的形式h前加上特殊功能符号。
- ss比较特殊,通常通过在中央插入特殊功能符号实现,比如,表示的是“ossos”,而表示的则是“osoz”。但如果其中有s来自于本征音或者二分音,则无需特殊功能符号,如就可以直接表示“lhissar”,假设需要表示“lhisar”,则应当写为。换句话说,本征音和二分音所代表的音节不受邻近特征音清浊的影响。
- zz通常以th--r的结构表示,比如表示的是“ezzer”。
- 词首若需要表示清音则需要配合特殊功能符号,如表示“sel”。
- 音节末的辅音若不需要表示元音同样添加特殊功能符号,如表示“welch”。
- 本征音与二分音无法被特殊功能符号清化或省略元音。例如,虽然存在本征音,但lhis却无法用 + 表达,而只能写为。
- 一些词头中的半长元音以及特殊功能符号是选择性的,一般只有当发生过屈折变化后才是强制需要标出的。比如“sé·”词头,通常直接写为,这是因为不存在z开头的词头,因此也不会产生歧义。
转写示例
输入法
科飒尔文输入法基于RIME输入法引擎制作,安装输入法的步骤如下:
- 请先下载RIME输入框架
- 请打开科飒尔文码表和科飒尔文输入法基础设置,右键点击选择另存为至本地,两者均为.yaml配置文件。
- 将两个配置文件挪动到RIME输入法的用户文件夹。
- 切换至RIME输入法,右键选择输入法设定,确认勾选了瑟乌丝林语输入法。
- 在右键菜单中点击重新部署后,即可开始按照文字构成一节的方法输入瑟乌丝林语了!
如果安装时自定义了位置或找不到文件夹,可先切换到RIME输入法后右键输入法图标寻找用户文件夹。
缩写
本页面进行行间标注(Gloss)时会使用相当多的缩写,可能使用到的缩写如下:
式ᴍᴏᴅ | 预言式ᴘʀᴇᴅ | 希求式ᴏᴘᴛ | 命令式ɪᴍᴘ | 条件式ᴄᴏɴᴅ | 直陈式ɪɴᴅ |
时ᴛᴀ | 远过去时ʀᴇᴍ | 过去时ᴘꜱᴛ | 现在时ᴘʀꜱ | ||
体ᴀꜱᴘ | 惯常体ꜰʀᴇꞯ | 格言/恒真体ɢɴᴏ | 临终体ᴛᴇʟᴄ | 未完成/进行体ɴᴘꜰᴠ | 完成体ᴘꜰᴠ |
语流 | 顺流ꜰꜰ | 逆流ᴄꜰ | 滞流ɴᴛꜰ | 扩流ᴄꜱꜰ | 换流ᴀᴘʟꜰ |
焦点 | 无焦点ɴꜰᴏᴄ | 强焦点ꜱꜰᴏᴄ | 弱焦点ᴡꜰᴏᴄ | 弱失焦ᴡᴇʟꜰ | 强失焦ꜱᴇʟꜰ |
言据 | 感官ꜱᴇɴ | 推测ɪɴꜰʀ | 假象ᴀꜱꜱᴜ | 传说ᴍʏ | 言传ʜʀꜱ |
格 | 字典型ʟᴇx | 及物格ᴛʀ | 不及物格ɴᴏᴍꜱ | 斜格ᴏʙʟ | 欠格ᴀʙᴇ |
介词与小品词 | 朝向ᴀʟʟ | 离开ᴀʙʟ | |||
其他 | 定冠词ᴅᴇꜰ | 词头ᴄʟꜰ | 感音ᴇᴍ |
形态
名词形态
名词概述
é·theusrin
ce·fech
é·bae
aeafer
上面是四个经典的瑟乌斯林语名词,其分别由词头(Thenar )é/ce/é/∅和原词(Thaenor )theusrin/fech/bae/aeafer两部分构成。
瑟乌丝林语名词区分两个数,单数和复数,此外部分词汇还残留有双数[12];四个格,及物格、不及物格、欠格和斜格;以及可能的性,通常部分反应在词头上。以上文出现过的词汇é·bae为例,其变格如下:
数/格 | 及物格 | 不及物格 | 欠格 | 斜格 |
---|---|---|---|---|
单数 | é·beus | é·beun | pewéw | pecher |
复数 | é·bîw | é·bewin | pewíw | paewir |
瑟乌丝林语的格和性都是演化过程中词干重整带来的结果,其中瑟乌丝林语的格并不来自原始希克林语的格,而是后发为了填充语义角色而重新演化出的格,原始希克林语中的格在瑟乌斯林语中基本消失殆尽了。不过瑟乌丝林语的性与原始希克林语的性一致,但位置并不在词干后,而是反映在词头上。
由于词干重整对瑟乌丝林语名词形态的塑造太过重要,有必要率先阐明词干重整的具体模式。
词干重整
原始希克林语中名词结构基本为[名词词干-词干缀-派生缀-范畴缀],而重整发生后,原始希克林语的格缀几乎丢失,因此原始瑟乌丝林语中名词结构形如[词干缀-名词词干-派生缀]-(新范畴缀)。而由于原始希克林语中大部分的名词直接来源于名词性词根,它们无需派生缀可直接构成名词词意,因此相当一部分名词的结构十分简单,在不考虑范畴缀的情况下便是[词干缀-词干]-(新范畴缀)。
词干缀标记的是名词的类别,或者说其标记的正是名词的语法性范畴。原始希克林语的分类几乎完全继承到了瑟乌丝林语中,即阳性的ó/é,阴性的∅/s/g/w。
ó/é与重音模式以及元音间的交替是原始希克林语残留下的重要系统,该系统随名词在句中扮演的语义角色而发生变化。新产生的范畴缀也与语义角色密切相关,最重要的语义角色对应的重音模式被称为强形,新引入论元而分配语义角色时,对应的重音模式被称为弱形,另外还有仅在部分模式下残存的中形。以上概念一同决定了原始瑟乌丝林语的名词形式,历经语音演化最终呈现出字典中名词的形态。
下面是根据瑟乌丝林语单词中重音出现的位置,构拟出的原始瑟乌丝林语名词发生重整后的模式。
元音交替
模式中可能出现“高化”和“弱化”两种元音交替的模式。
高化是前接缀高化交替的简称,是原始希克林语中元音交替的一种,其交替模式如下:
高化前 | a | e | o | eu | ei | ā | ē | ō |
高化后 | e | i | e | eu | ī | ē | ī | ē |
弱化是后接缀交替的简称,是原始希克林语中元音交替的一种,其交替模式如下:
弱化前 | a | e | o | eu | ei | ā | ē | ō |
弱化后 | ∅ | ∅ | ∅ | o | e | a | e | o |
模式一:极静式
阳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强形 | ó/é[13] | 高化 | ∅ | √WEL > é-wil-∅ > ✶éwil- |
弱形 | á(∅)[14] | 高化 | ∅ | √PEBES > ∅-pibis-∅ > ✶pibis- |
阴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强形 | ∅ | 不变 | ∅ | √YEUĜ > ∅-yeuĝ-∅ > ✶yeuĝ- |
弱形 | ∅ | a/弱化[15] | ∅ | √DĀT > s-dat-∅ > ✶sdat- |
模式二:前动式
阳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强形 | ó/é | 高化 | ∅ | √MĀR > é-mēr-∅ > ✶émēr- |
弱形 | ∅ | 不变/弱化[16] | ∅ | √HOKOT > ∅-hokot-∅ > ✶hokot- |
阴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强形 | ó/é | 弱化 | ∅ | √GWANA > sé-gwn-∅ > ✶ségwn- |
弱形 | ∅ | 不变 | ∅ | √HEK̂R > g-hek̂r-∅ > ✶ghek̂r- |
模式三:中动式
阳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强形 | ∅ | 不变 | ∅ | √HANAR > ∅-hanar-∅ > ✶hanar- |
弱形 | ∅ | 弱化 | ó/é | √NĜEUN > ∅-nĝon-ó > ✶nĝonó- |
中形 | ó/é | 高化 | ∅ | √BĒR > é-bīr-∅ > ✶ébīr- |
阴性 |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强形 | ∅ | 不变 | ∅ | √HEBO > g-hebo-∅ > ✶ghebo- |
弱形 | ∅ | 弱化 | ó/é | √MBANDA > w-mbnd-é > ✶umbndé- |
中形 | ó/é | 弱化 | ∅ | √MEHT > wé-mht-∅ > ✶wémht- |
模式四:侧动式
侧动式是唯一不区分阴阳词干的模式
词干缀 | 词干 | 派生缀 | 示例 | |
---|---|---|---|---|
强形 | ó/é | 不变/弱化[17] | ∅ | √MBĒH > é-mbeh-∅ > ✶émbeh- |
弱形 | ∅ | 弱化 | ó/é | √HAMS > g-hms-é > ✶ghmsé- |
中形 | ∅ | 不变 | ∅ | √BONAM > ∅-bonam-∅ > ✶bonam- |
名词的数与格
经过词干重整后,所得到的形式被称之为真词干(Theschots Thans )。真词干已经具有完整的词意,包括名词的类别,名词的基本含义,以及可能的派生含义。
而在句中承担具体语法成分的名词,则是由真词干后附着数中缀和格后缀构成的。
非常令人迷惑的是,瑟乌丝林语的数和格并不能简单的通过在标准语字典形或格对应的真词干后直接添加词缀构成。这是因为数中缀和格后缀并不是在索恩界的当下才出现的,而是早在瑟乌丝林人首次从晶岸向北边境森林迁徙时便出现了,漫长的时间让语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至于在标准语中这些词缀与真词干混杂在一起难以分开。
当然这并不说明数和格完全没有规律,从大量标准语单词的变格模式中大体能总结出几大类变格的模式。这些模式也被称为变格法。
在介绍具体的变格法前,先介绍原始瑟乌丝林语中附着在真词干后的词缀:
数/格 | 及物格 | 不及物格 | 斜格有生 | 斜格无生 | 欠格[18] |
---|---|---|---|---|---|
单数 | ✶-s | ✶-m | ✶-st | ✶-hr | ✶-wat |
复数 | ✶-is | ✶-im | ✶-ist | ✶-ihr | ✶-iwat |
*双数[19] | ✶-us | ✶-um | ✶-ust | ✶-uhr | ✶-ut |
及物格和不及物格的词缀分别来自数词√K̂A “二”和√HĒM “一”,斜格的两个词缀分别来自√HOR “侧面的”和√LEST “穗”,而欠格后缀来自√WĀT “其他的,余下的”。
在变格时,及物格和不及物格采用强形词干,欠格采用弱形词干,如果有中形,则斜格采用中形词干。
注意,由于极静式和前动式名词并没有中形词干,因此它们的斜格与不及物格完全相同。
另外,-s和-st附着到以-s结尾的真词干时发生脱落,即变为-∅和-t。-m同理。其他的后缀都不会发生脱落。
字典型
及物格
不及物格
斜格
欠格
变格法
名词的限定
形容词形态
动词形态
句法
构词
演化
备注
- ↑ 有的方言里正字为ng
- ↑ 有的方言里区分w的具体来源,因此正字体现为bh, v, w等多种形式。具体音值介于[β~v~ʋ~w]间,且在软腭音后大多发生唇化
- ↑ 正字为i,当i出现在其他元音前时发此音
- ↑ 有的方言里甚至会把这两个音发为[k|]和[g|]
- ↑ 某些方言中半长元音仍然保持为短元音的1.5倍音长
- ↑ 某些方言里接近/æ/
- ↑ 某些方言里接近/œ/
- ↑ 某些方言里接近/oʊ̯/
- ↑ 虽然音节末并无制约规则,但实际上根据原始希克林语推演得到的音节末不会太复杂或难以发音
- ↑ 可作箭头,也可作向量符号
- ↑ 可作或符号,也可作绝对值符号
- ↑ 尤其是类似眼睛这样的具有天生成对特性的名词
- ↑ 选择ó还是é取决于词干本身的元音,通常来说干元音为o以及部分干元音为a时会选择ó
- ↑ 括号内是可能的变体,变体的择取一般没有规律
- ↑ 当元音弱化后不为空时弱化,否则元音变为a
- ↑ 极少数情况下发生弱化
- ↑ 当元音弱化后不为空时弱化,否则元音不变
- ↑ 欠格实际的形式通常脱落了尾部的at甚至wat
- ↑ 仅部分方言中存在,标准语中只有极少数单词,诗歌或其他特殊文体中才可能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