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夫瑙语正字法

来自「荏苒之境」
Azaralad留言 | 贡献2025年9月24日 (三) 13:26的版本 (更新)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阿夫瑙语正字法规定了现代阿夫瑙语的拼写与标点使用规则,其拼读规则主要基于当代音位,但也加入了一些语法与历时演化层面的考量。现代阿夫瑙语正字法最早可追溯至古典埃夫里夏语字母表,后者于七世纪前后成形。

前言

该世界观中许多概念都在现实世界中存在对应,详见主条目:阿夫瑙语

拼读

字母表

现代标准阿夫瑙语使用乌基哈姆文中的以下 20 个字母进行书写:

а в г д є у з і к л м н о ч р с т ь х б

a b g d e y z i k l m n o f r s t h x q

/a b d g e u z i k l m n o f r s t dʑ tɕ/

传统上乌基哈姆字母也有记数功能,当代这套记数系统仍可用于记录序数。乌基哈姆数字的字形大体基于古典埃夫里夏语,排序则依照古典泰欧数字。

а в г д є у з н ѳ

1 2 3 4 5 6 7 8 9

ı к л м ɴ ѕ о ч ҁ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р с т ѵ ф х ѱ ѡ б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复合字母

喉化字母均写作 <Cь> 形式的二合字母,这类二合字母共有 11 个,其拼写及常见读音如下:

уь іь кь ль мь нь чь рь сь ть бь [ʔw ʔj kʼ ʔl ʔm ʔn pʼ ʔɻ ħ~h tʼ t͡ɕʼ]

附标

最常见的附标使用场景为上加于 <і у> 的分音符——<ї ӱ>,例如:<аі> /aj/ vs. <аї> /a.ʔi/ ; <аіє> /a.je/ vs. <аїє> /aj.ʔe/。

音位规则

词缀拼合时若发生音变,须根据音变后的结果改写词缀。

语法规则

标点

冒号(:)、分号(;)、问号(?)、叹号(!)、百分号(%)与引号(«»)均须一个空格将其与其他字符分隔开。<, .> 则只须后接一个空格。

井号(#)不用作数字符号或质量符号。

专有名词或字符串可用连字符(-)或连接符(一般为 em dash)连接。

历史

现代阿夫瑙语的书写习惯来源于古典埃夫里夏语字母。虽然安塞尔体传入埃夫里夏地区的时间未知,但多数古典埃夫里夏语文献都是使用安塞尔体书写的。或许是受碑文字体影响,申波尔王国当地流行类似于 Artificial Uncial 风格的字体,字形更加复杂和衬线化,书写时笔尖与基线夹角更小。由于古典文献中的字形与现代字形有一定差异,阿夫瑙学界在研究时习惯将其转写为相对应的现代字母。以下分为元音与辅音两部分,罗列古典埃夫里夏语所使用的 22 个字母的当代字形转写与爱平字母转写。

古典埃夫里夏语元音字母
Height\Backness Front Non-front
Close ı у
Close-mid н o
Open-mid є ѡ
Open a
古典埃夫里夏语元音爱平转写
Height\Backness Front Non-front
Close i y
Close-mid e o
Open-mid è ò
Open a
古典埃夫里夏语辅音字母
Manner\Place Labial Coronal Dorsal
Nasal м ɴ
Plosive ч т д к
Affricate ѕ з б х
Fricative в с г
Lateral л
Rhotic р
古典埃夫里夏语辅音爱平转写
Manner\Place Labial Coronal Dorsal
Nasal m n
Obstruent p t d k
Affricate c z q x
Fricative b s g
Lateral l
Rhotic r

<ı y a> 直接来源于 <Ⲓ Ⲩ Ⲁ>。古典文献中 <ı> 通过笔尖角拉长尾部的方式提高辨识度,而非现代所使用的上加点。<y> 与现代字形差异不大,但注意古典埃夫里夏语书写时从不区分闭元音是否充当音节核(或者说不区分 /i u/ 与 /j w/),如:

  • CE уıɴн yine > MoA уаіні yaini "wine"
  • CE чурн fyre > MoA чауні fayni "pure"
  • CE єгɴaıyн ègnaiye > MoA єгнaіyі egnaiyi "birthmark"

<н o є ѡ> 分别对应祖语中的 /e o ɪ ʊ/,来源于西部古泰欧字母中分别用于书写 /ɛ ɔ e o/ 的 <Ⲏ Ⲟ Ⲉ Ⲱ>,而古典泰欧语字母中这四个字母则分别用于书写 /e ɔ ɛ o/。由于世界观中没有格拉哥里字母,因此埃夫里夏语书写时没有出现左右镜像的 <э>,直接使用了来自泰欧字母字形的 <є>。<н> 在古典文献中仍用于书写元音,但在现代元音系统简化,不再有 <н-ɴ> 对立的需求后,这一字形也转而用于书写 /n/ 了,与现实中相同。

  • CE чоɴтѡ fontò > MoA чунто fynto "port"
  • CE єгɴaıyн ègnaiye > MoA єгнaіyі egnaiyi "birthmark"

<ч> 传统上认为来源于西部古泰欧字母的 <Ϥ>(西斯科语就使用 <ч> 记录 /f/ 音位),且现代 /f/ 在多数条件下都擦化了,因此传统上阿夫瑙学界选择将所有年代的 <ч> 均转写作 <f>。但从当代研究来看,古典文献中 *p 仍未擦化,有观点认为其字形或许直接来源于 <𐤐>,此外也有观点认为由于古典埃夫里夏语中 <с> 时常写作同爱平字母 <ſ> 类似的字形,因此 <ч> 发生了左右镜像演变为这样的字形。

<ѕ з б х> 这四个字母的音值一般拟为 /t͡s d͡z t͡ɕ~c͡ç~c d͡ʑ~ɟ͡ʝ~ɟ/,后三者与泰欧字母中的 <Ⲍ Ϭ Ϫ> 关联明显。而对于 <ѕ>,一些学者根据乌基哈姆数字中的排序认为其来源于 <Ⲝ>,由于同 <Ⲍ> 字形相似而左右镜像(<з> 不论在古典文献还是当代手书中都习惯写作“ʒ”形,参考周边爱平字母的书写或是泰欧标准化所使用的 <ζ> 字形),另有一些学者提出西部古泰欧字母与早期埃夫里夏碑文中从未出现 <Ⲝ>,认为 <ѕ> 或许来自 <Ⲋ> (ⲤⲦ 合字)。当代标准语在 <т-ѕ> 合流后选择废除了 <ѕ>。

  • CE ѕємнсє cèmesè > MoA тємісє temise "to fear"
  • CE зѡ zò > MoA зо zo "sky"
  • CE бєвн qèbe > MoA бєві qebi "food"
  • CE хнма xema > MoA хіма xima "winter"

由于 <a> 在古典文献中流行使用笔尖角写出细窄字圈的写法,<л> 有时会增加升部写作“λ”形,以加强区分度。其他字母在此不再赘述。

现存的古典埃夫里夏语横跨 7 – 11 世纪这大约五百年的时间,但在 1111 年斯芬泽教会通过宗教战争将普萨曼教会纳为附庸后,埃夫里夏语的书写传统逐渐中断,直至 1384 年脱离外部势力控制后才恢复。长时间的中断让 14 世纪末的埃夫里夏语书写习惯也出现了不少的变化。例如,古典文献中所有长辅音均直接双写,但在近代则产生了 <Cь> 表记长辅音(也有学者认为此时长辅音已经更多地依靠喉化来保持对立了)的写法,如:CE окко okko > MoA укьу ykhy "eight"。此处的 <ь> 一般认为来源于爱平字母 <h> 或是泰欧字母 <ϧ> 与 <ϩ>。或许同切萨利亚与西塔其莫一些语言使用 <Ch> 表记历史上为辅音丛或长辅音的腭化结果的现象有关。

同古典字母表相比,现代标准阿夫瑙语字母表废除了 <ɴ ѡ ѕ>(或者说废除了书写元音用的 <н>)三个字母,增加了一个不单用的 <ь>。由于早在 1384 年恢复埃夫里夏语以及字母的书写时,七元音系统已经简化为五元音系统,而且阿夫瑙语内部元音演化和 <н ɴ> 的具体写法本就不太统一,因此当代对于标准语中书写元音和 /n/ 的字母选择没有太多反对的声音。但 <т-ѕ> 的混同相当晚近,至今仍在许多方言中保持对立,并且废除的一大原因是爱平字母大范围传播后,爱平字母 <s> 与字母 <ѕ> 相似造成了不少歧义,因此 <ѕ> 的废除引起了较大争议,许多人也依旧在使用该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