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夜梦境:神

来自「荏苒之境」
Sicusa讨论 | 贡献2021年10月10日 (日) 04:45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亚夜梦境的神在本质上是极其特殊的:祂不是后世文明里神话传说意义上浅显的“造物者”,而更像是一个造物的起点/奇点。从那里开始,“符号的法则”本身先涌现了出来——神的在场带来了能指与所指的二分,带来了意义的流动(能指链),进而自发地构造出某种「元语言」。这种语言本身不依赖于任何个体,而是能自发地进行叙事(亚夜人的学者称之为「原初叙事」)。原初叙事为世界开辟出了时间性与空间性,而神的自我则是原初叙事不断进行调整与指涉中涌现出来的现象。

学者将神最本质的起源性(也就是元语言的构造与组织)称为祂的「神格」,而将神的这种涌现的自我称为祂的「心格」。神的心格是受神格支配的,但心格能够意识到神格的存在,进而一定程度上改变它背后的元语言的叙事进程,也就是改变祂开辟的位面的时间与空间性。

总结而言,神是作为第一个可以被指代的东西被引入祂所开辟的位面的叙事历史中的,之后其余的一切都是祂的衍生。亚夜梦境在这里是封闭的:神是能指链的起点,再往前的追溯行为皆是无法被实现的。换句话说,任何追问“神是什么?”的行为都是徒劳的:神已经抵达了亚夜梦境中一切可能的指代行为的终点,因而也是一切历史的起点(亚夜人在亚夜纪中晚期对此展开了系统性的思辨,导向了他们所谓的“现代神学”的时代)。

亚夜梦境的时间性是倒置的:不是过去决定未来,而是未来回溯性地构建过去。过去是有限的,且被不断被叙事行为赋予多重的、平行的意义。所以可以说,越是久远的过去不仅在记忆、历史记载上逐渐被淡化遗忘,它自身“客观”的真实性本身都随着新的“过去”不断产生而逐渐削弱。这种淡化意味着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重新叙事」——也就是“篡改”。这一切能实现的原因是因为不仅是神,所有生灵的意识都是在元语言衍生出的亚夜梦境各语言中涌现出来的。这些语言就继承了元语言一部分通过叙事来影响时空性的能力(因为不是完整的元语言,故而只能修改时空性而无法从无到有构造)。自我作为语言的涌现物,便可反过来行使它的语言,通过叙事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使过去的历史产生偏移。

重新叙事会引发一连串无法被预测的历史的重新组织,以至于改变世界中的现象,影响大小取决于被重新叙事的事件有多久远。越是遥远过去以前的事件,对其进行重新叙事后对历史产生的影响越小,因为被修改的历史能够自发地组织、稳定下来,与更接近当下的历史保持连贯。故而虽亚夜梦境的时间性与因果律是以一种错综复杂而不稳定的结构组织起来的,但由于生灵共同的叙事行为在宏观上追求一致性、离当下较近的过去相对稳固、离当下较远的过去被修改后产生的影响较小,亚夜梦境整体的历史才不至于分崩离析。

但不得不考虑的是,神就在祂所开辟的位面的时间起点上,所以按照这样的法则,祂反而是那个位面里最不真实客观的存在:任何关于神的历史不仅在传承上无法追溯,甚至于神最原初本真的存在都早已被历史上一切可能的重新叙事消解了。所以这里会产生一个对亚夜人学者而言极其重要的悖论:

“世界需要有神来创造,但是站在当下的时间点上,可以从各种证据中推论出神所在的时代是如此久远,以至于我们发现的最早曾遭受过这种’重新叙事’影响的文明遗址在祂面前都已然是入夜时分的景象。”

所以问题就不再是“神是否也被重新叙事过”(这一点是必然的),而是“为什么连神的历史(也就是创世的历史)被修改以后这个世界还能够继续稳定地存在”。

关于这一悖论,学者们分为两个学说:「有限叙事学说」认为能被重新叙事的是神的心格,而神格、即元语言的化身无法被从它衍生出来的“不整全”的语言(即生灵所使用的语言)修改;「悬空叙事学说」认为历史一旦被元语言创造就不再依赖于元语言,而是能够自发地演化、组织起自身,甚至于在演化的过程中彻底消解创世这一事件。